讲座伊始,岳志勇处长提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文物保护利用,并表示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文物法:一是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状况;二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基本政策;三是文物保护利用法律法规。岳志勇处长用资源、财富、象征三个词阐述了文物的概念,他认为是否是文物,主要是看其价值,而不是看其年代。《文物保护法》将文物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接下来岳志勇处长以这两个概念为轴介绍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把文物按照权属,区域,级别,器皿质地等进行了分类。其中由陆地到海洋的区域分类与人类繁衍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文物的人文价值。岳志勇处长又介绍了北京、上海、四川、陕西是中国古建筑最多的省市,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与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古建筑。随后岳处长列出了第三次普查中不可移动文物与之前比几乎翻倍与文物国有收藏单位超100家,藏有文物3840余万件的事实和全国注册登记博物馆数目以每年300座的速度增长这一现象级事件,概括了我国文物法律法规体系、博物馆体系、文物利用保护体系、文物执法督察体系初步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常态,我国文物工作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的文物事业发展现状。
接下来,岳处长又从五个方面讨论了文物的价值作用,即铭刻历史、传承文明;教育公众、以文化人;印证历史、彰显主权;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以及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文化影响力的价值作用。中华文化的满天星斗,其文其物作为教材的生动,与在文物保护时间过程中面对企图歪曲历史的外国毁坏者的经历深深感染了在座师生。
紧接着,岳处长从生活出发,举出从前我们厌倦红木家居而换上沙发,与四合板,如今渴望回归传统而红木家具难以失而复得的例子表明了文物保护的实际意义。而考古更是促进就业,可以产生巨大经济利益,其对西藏经济的推动已显而易见。文物可以穿越时空穿越国度、制度,有时还能实现两国领导人的交流,“一个展览胜过十个外交官”。
岳处长演讲过程中语言风趣,结合了自身在高校的教学经历,由教学实施的改善与博物馆设施的更新换代说明了我国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同时就温度要求、防火防盗、噪声、空气流通等、空调循环方式等文物保护要求提出建议,期望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在日后建筑设计上做到以人为本。岳处长提出保护文物重要的是保护、利用、传承、发展,这之中核心价值观的提高很有必要。我国已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中有效解决了遗址保护问题与遗址附近人民生产生活问题,但是,修路破坏遗址、法人违法高发频发、文物保护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尤其是中西部)这些问题还亟待解决。岳处长多次强调了行业标准问题的重要,以及保护单位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强文物安全防护的拓展利用方向。
最后,岳志勇处长又结合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与机关领导人对文物保护的立法,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结合《文物保护法》,强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对于这些文物保护的原则、体制、方针,在场同学深以为是。
岳志勇处长的演讲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极具感染力,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最后,主持人汤晔峥老师介绍岳志勇处长白天先后到常州、苏州进行工作,又马不停蹄赶到金螳螂建筑学院举行讲座,在场师生热烈鼓掌表示感谢。这场讲座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内容丰富、引人深思,带初入古建筑专业的同学们从近距离领略了文物保护工作,在座师生无不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