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学院介绍
  • 人才培养
  • 学术研究
  • 实验中心
  • 对外交流
  • 学生工作
  • 党群工作
  • 继续教育
  • 联合实验室
  • 下载专区
简体中文  ENGLISH
对外交流
  • 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 学术研讨
  • 国际合作伙伴
    • 国(境)外合作院校
    • 国际合作教授
  • 国际合作办学
    • 学位项目
    • 短期交流
    • 暑期国际夏令营
    • 暑期国际研修营
  • 校企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对外交流  国际合作办学  短期交流

荷兰城市建筑设计师Antwerpen与中国青年建筑师王彦来我院讲学

6月19日,由《时代建筑》杂志主办、我院与上海绿环(ATR)建筑设计事务所共同承办的关于“荷兰智慧园区发展经验”的交流会在我院成功举办。交流会分为两部分:荷兰城市建筑设计师Jeanet van Antwerpen女士分享荷兰的智慧园区和BREEAM经验;中国建筑师王彦就“我们怎样在日常建筑空间的设计中,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精神品质”的问题进行讲述。《时代建筑》杂志运营总监、责任编辑戴春女士主持了本次交流会,我院建筑系主任余亮教授及师生共一百余人出席了此次交流会。

主讲人Jeanet van Antwerpen女士为荷兰Inbo公司CEO、城市策略合伙人、荷兰绿色建筑协会BREEAM区域发展前任主席。本次讲座她以Inbo园区评估模型为例向同学们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带领我们走进飞利浦园区,走进这个欧洲最具智慧的地方。而讲座的另一主讲人王彦——上海绿环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瑞士苏黎世联邦高工、建筑学硕士,从两个美术馆设计和同济实验班教学来阐述“日常中的非同寻常”。

 

Antwerpen女士以介绍Inbo公司拉开讲座帷幕,荷兰Inbo公司为飞利浦集团规划了可持续发展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该园区被评为世界上最智慧的园区。2013年,Antwerpen女士带领Inbo团队,创造了I-CAM:Inbo园区评估模型,成为荷兰智慧园区发展的先行者。

接着,Antwerpen女士又为大家分析当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势,对年轻一代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如何像河流绕过石头一样绕过障碍?问题引发了全场同学的深刻思索。她与大家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设计整个城市最重要的是创造生活品质,这不仅仅是建造,更是把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以巧妙的方式结合。Antwerpen女士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各自分享个人不同的理解,并在介绍飞利浦园区设计时具体阐释了BREEAM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然后,Antwerpen女士开始具体介绍园区的当下发展形势,分析园区建造时所存在的事实与优势,并就园区建造的创新之处--停车楼具体分析,说明园区是一个将商务生态系统运用得淋漓尽致以吸引人才汇聚,交换创新理,展望高科技前沿的高科技发展园区。

    讲座最后,在场学生又以园区文化性的体现与Antwerpen女士积极交流,使此次讲座真正做到贴近同学生活,让同学们了解了智慧园区的发展经验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下形势,并获得真正有效的指引,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加以理解运用,为现在时代做出改变,真正将made in china转换成designed in china,开创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时达。

    而另一方面,王彦教授以问题“最初我们为什么要建造建筑”开始讲座。他提出,建造建筑实际就是提供我们一个比较安全的能够遮风挡雨的空间。王彦教授用80年代前居住空间大多数没有空调和80年代之后很多建筑配置了空调与设备系统这一具体事例,道出当代人们对于建筑的舒适度、健康的要求正不断提高,此外,在保证舒适度和健康环境后还要尽可能的节省能耗——这就是高舒适度微能耗建筑系统。

接着,他列出一系列的数字阐释高舒适度微能耗建筑系统。比如,人对温度感应在25-26℃,湿度为40%-70%是最为舒适的,PM2.5小于35微克每立方才处于一个优良的环境中,这也代表着该系统的各项建筑数值。而如何判定一幢建筑是微能耗的?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便可鉴定。

最后,王彦教授将系统的各部分用数十张图片展示:建筑内部的水管保证冬暖夏凉,排气管的下进口上出口保持室内气流不停循环等。

以绿色建筑标准为准绳的建筑绿色化正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发展节能和绿色建筑将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难以回避的战略转变,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建筑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一环。此次讲座不仅使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加强了建筑同学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让同学们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学会汲取前辈的思想灵魂,对大家会以新的价值观审视自己的设计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联系地址 : 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C02-2509 / 电话 : 0512-65880196 / 传真 :0512-65880196
Copyright © 2011-2012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