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学院介绍
  • 人才培养
  • 学术研究
  • 实验中心
  • 对外交流
  • 学生工作
  • 党群工作
  • 继续教育
  • 联合实验室
  • 下载专区
简体中文  ENGLISH
学院介绍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师资队伍
    • 硕博导师
    • 专业教师
    • 兼职教授
  •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介绍  师资队伍  硕博导师

巨凯夫

dd493c1645f7c73eeeb2d253dfe803a3.jpg

巨凯夫

副教授,硕导,历建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民居建筑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

邮箱:nr017@sina.com

兴趣爱好:动漫、旅游、看闲书


教育背景:

·2012-09 至 2019-04, 同济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 博士

·2015-12 至 2017-02, 筑波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系统情报工学研究科社会工学专业

·2007-09 至 2010-05, 东南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 硕士

·2001-09 至 2006-06,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学, 学士


工作经验:

·2010.6-2012.9,苏州园林设计院,工程师

·2019.4-2024.9,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研究,讲师

·2024.9-至今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科研项目: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20YJCZH062, 基于风土建筑谱系的南部侗族营造技艺区系及传承机制研究, 2020-01 至 2022-12, 结题, 主持

·苏州市社科联, 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 Y2022LX004, 苏州沿太湖传统村落营造样式谱系数字建库研究, 2022-12 至 2023-12, 结题,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51738008,我国地域营造谱系的传承方式及其在当代风土建筑进化中的再生途径,2027.1-2022.12,结题,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678415,我国城乡风土建筑谱系保护与再生中的基质传承方法研究,2016.1-2020.12,结题,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778423,低技视野下乡土营造的基质传承与调适性研究——以西南侗族区域为例,2017.1-2021.12,结题,参与

·

科研获奖: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社科类目前全国最高级别奖项)


著作/论文

·南侗风土建筑谱系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12.

·巨凯夫.风土宅形演进脉络中的侗族当代住宅改良刍议,新建筑,2023(12):82-87.

·巨凯夫.明清南侗萨坛形制演变研究——一类非人居性风土建筑的建筑人类学考察,建筑学报,2019(02):98-105.

·巨凯夫.象征与日常——基于考现学的正方转八边形侗族鼓楼形态研究,建筑与文化,2021(10):248-250.

·巨凯夫.跨文化比较视野下的侗族风土建筑传承机制研究,建筑与文化,2021(12):238-239.

·巨凯夫.侗族乡土建筑遗产再生中的非物质信息存续模式研究,2021建成遗产会议论文.

·巨凯夫.中日比较视野下的南侗聚落保护策略探析,第十二届环境行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10.8.

·巨凯夫,苏项锟.侗族建筑风土因应关系的复杂性与规律性,第二十八届民居建筑学术会议论文集,2023.12.1.

·巨凯夫,苏项锟.图像作为研究历史环境的工具——以《姑苏繁华图》为例,第四届建成遗产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23.10.20.

·侗族信仰性风土建筑中的汉文化因素——兼论侗族建筑的跨文化价值,中国民族建筑学术论文特辑,2023:29-33.

·巨凯夫,陈曦.从“义庄私产”到“城市客厅”——“价值”导向的苏州平江历史建筑遗产存续再生设计实验[J].中国建筑教育,2022,(02):63-69.


联系地址 : 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C02-2509 / 电话 : 0512-65880196 / 传真 :0512-65880196
Copyright © 2011-2012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