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下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导、城乡规划方法与技术方向责任教授、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分析实验室主任王德教授做客我院ACG学术讲堂第六十三讲,主讲了《手机大数据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讲座。此次讲座由城乡规划系主任周国艳教授主持,学院师生逾百余人参加。
讲座正式开始后,王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信令数据的相关内容,信令数据是手机与基站之间联系或周期确认状态的记录,它是近似全样本、全时、附带空间信息,也是居民空间活动的最全面最直接记录。手机信令数据主要包括“匿名手机用户的ID、时间戳、基站小区编号、信令事件类型”四个信息。随后,王教授列举了上海市的手机数据,根据手机数据的记录可以了解到上海市的空间活动等内容。
王教授继续深入,为师生们介绍了手机大数据的研究进展,包括对居住、就业功能区的区分,中心体系的确定,都市圈边界的划分,流动性构成,个体活动模式,居住、就业变更,雾霾与出行几个方面,王教授也就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相关案例的介绍与分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手机数据的作用。王教授着重介绍了“基于指标体系的宝山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与建成环境评价”,项目不但建立了既与全市指标体系相衔接,又与宝山区发展的实际相符合的指标体系(传统),而且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建立了建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可实时监测监控建成环境变化,也完成了对宝山建成环境的基年评价。这个项目的创新点包括建立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手机数据的建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对宝山建成环境的基面评价。大数据可以记录社区生活出行,对周末活动势力进行圈层,可以了解到核心圈与非核心圈的区别;同时大数据也可以诊断社区生活圈,对不满足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政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最后,王教授介绍了大数据建模及通勤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介绍了大数据建模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数据及方法,也让师生们了解到了全局模型和分单元模型的不同优缺点。
本次讲座,王教授让我院师生们学习到了手机大数据的相关内容,大数据分析作为当前的先进分析手段,又与专业相联系,相信同学们对大数据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