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值此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办学二十周年之际,第四届全国建筑评论研讨会在建筑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本次盛会由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与《时代建筑》杂志联合主办,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协办,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50余所国内高校,以及香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都会大学等境外高校和业界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共襄学术盛举。我校党委书记张晓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查佐明,党委办公室主任刘春雷,评论会议首届发起人洪铁城以及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师生代表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主持。

张晓宏对参会嘉宾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概况。他充分肯定了建筑学院二十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并特别指出,在当前数智技术深刻变革建筑行业的背景下,本次研讨会以“破界·回归——数智时代建筑评论的多维在场”为主题,具有重要的前瞻意义。他期待会议能够深入探讨建筑理论与评论如何回应技术变革,推动建筑学内涵的丰富与拓展,并希望与会专家通过学术争鸣,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引领未来的建筑评论体系贡献智慧,同时也助力我校建筑学科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庄惟敏院士、李兴钢院士通过视频致辞,对学院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原主任仲德崑教授现场致辞,高度评价学院发展格局。在庄重的学术传承仪式中,会议发起人洪铁城先生将象征薪火相传的“铜如意”授予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民以《AI技术引领下的建筑设计行业创新模式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建筑行业的颠覆性影响。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李翔宁作了题为《从克罗斯到矶崎新:建筑图像的表达》的报告,深入剖析了建筑理论家克罗斯的思想与建筑师矶崎新的理念,探寻了建筑图像在表达与传播中的深层价值与启示意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鹏举在题为《熟悉的陌生感——来自张路峰教授的作品解读》的报告中,从同行视角出发,对张路峰建筑作品进行了多维度解读,从作品的内涵意蕴、设计策略、表现手法一直分析到最终的空间形态,凝练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筑设计核心原则,为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该环节议题深刻,互动热烈,有效引领了后续关于“数智时代建筑评论的多维在场”的深入讨论。



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席教授孔宇航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李翔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鹏举、孙一民、韩冬青、冯正功等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建筑创作的多元维度进行深入交流。

下午,"建筑理论建构与评论"、"建筑创作范式与演变"、"建筑教育跨界与融合"、"城乡环境价值与认知"四个平行论坛同步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在分论坛报告结束后,各论坛又分别组织了圆桌研讨,专家学者们围绕各自论坛主题进一步交换观点,深化讨论。
此次研讨会的圆满落幕,不仅为全国建筑学界搭建了聚焦数智时代前沿、碰撞思想火花的高水平交流平台,更以多元视角深化了建筑评论的学术探索,为我国建筑创作与评论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立足建院二十周年的重要节点,我校建筑学院将持续携手国内外学界同仁,深耕建筑教育革新与学术研究实践,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技术与人文的共生中探索前行,为推动中国建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